不同体质人的健步走路方法来源:中华大课堂浏览数:3667次
一、走一走,利全身 有规律性的健步走计划,可增进人身体许多部位的健康。 1 避免脂肪肝 走着走着,把脂肪肝都走没了?确实有这种可能。 研究发现,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环较好,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脏的众多微血管末端,肝的代谢功能就好。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每天坚持走一万步,走了十几年,把自己的重度脂肪肝走没了,体重下降了22斤。至今血压正常,血糖保持正常了14年。 “走路”是维护人体内血脂代谢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,对降血脂有很大影响,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,加速脂质的运转、分解和排泄。 2 降压、降糖 人体的双脚共有100多个穴位,经常走路能刺激足底穴位,对调节身体、辅助降低血压有很好的帮助。 作为不错的有氧运动,走路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。 有人把快步走比喻成降糖的“散步药丸”,每天健步1小时,对2型糖尿病有50%的预防作用。 3 预防骨质疏松 缺钙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比较鲜为人知的就是缺乏运动。 研究表明,走路、跑步等运动相当于对骨骼进行重量训练,能够促进身体吸收钙质,提高骨骼钙的沉积率,减少缺钙的几率。 二、这样走路锻炼等于白走 走路虽然是一项好运动,但如果走错了,可能“得不偿失”! 1 马路边走,伤心血管 不少人习惯沿着马路边走路、跑步,然而这样走路可能等于“白走”…… 运动中人体肺活量会增加,在路边行走会呼入更多尘土及有害气体。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对肺产生影响,而且一些物质也会进入血管内,使得血管内膜在污染刺激下变硬变厚形成斑块。 走路的最佳地点:公园等清静干净的地方 走路最好在公园、体育场等远离马路、清静又干净的地方。理想道路应该是草地、土地、地胶路,而避免在水泥地、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——硬地面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,相对来说对膝盖等不好。 2 步子太大:拉伤韧带 健步走并非自然的“溜达”式走路,也不是走得快、大步前行,这样走路容易拉伤大腿内侧的韧带,使双脚抽筋,而且无法达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。另外,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,会加重关节损伤。 3 健走的最佳步伐:循序渐进 真正要想练好走步,首先必须大步走,认真走好每一步的时候,增加每一步的距离,把步多迈出10厘米,且刚开始要循序渐进。如果走太快,超过负荷,会伤到膝盖和小腿,产生疼痛。 4 含胸低头:影响心肺功能 含胸低头最容易带来疲劳感,还会影响心肺功能。 低头含胸时,原本胸腔中肺部用于换气的空间受到挤压,使肺部的换气功能受阻。长期下来,人体会很容易因此造成缺氧而头晕。 5 走路最佳姿势:抬头挺胸收腹 走路需要抬头挺胸收腹,才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,从而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。现在很多人其实走路姿势不正确,经常靠墙站是个非常好的训练方法。 6 走走停停:效果差 有些人觉得厕所走几步,上下楼走几步,办公室里走几步,也算走路锻炼了。虽然这样有利于身体血液循环,比久坐强,但不是连续走的话,其实没有健身价值。 真正有利于改善健康的,是一次性走完6000步。 最好是健走,一气合成,走够30-40分钟,保持一定频率,每秒走两步,每天走6000步是比较合适的。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步数,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状态不好者。 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块时间锻炼,也可在间隙分次完成,但每次最好连续走够10分钟以上。 三、体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 1 体质瘦弱的人 体弱者想要强身健体,最好选择在清晨和饭后进行,走路速度就不能太慢,建议保持5公里/小时以上的速度,走路时步子要大,胳膊甩动起来,让全身都处于活动状态,以调节各器官的功能,增强免疫力。 2 冠心病病人 冠心病病人的速度不能太快,应该在饭后1小时缓慢走动,每天1-1.5小时,分2-3次完成,即平均每次走半小时。 只要坚持下去可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,减少血管硬化的风险。 3 肥胖人群 想要达到减肥目的,就要维持一定的速度和时间,走路速度要快些,每次1小时,一天最好能健步走两次,保证脂肪的充分燃烧,同时要控制饮食,绝不能在运动后因为饥饿而暴饮暴食,否则前功尽弃。 4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病人的步速要稍慢一些,走动时上半身要挺直,不要让胸部受到压迫,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,这样可以减少走动过程中对大脑的震动感,防止头晕的发生。 5 便秘人群 走路时两只脚可轮流踩在两脚间的中线位置,脚掌落地的同时,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,这种走路方式称为“一字步”, 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,改善便秘情况。
|